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紫石英煎是什么颜色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紫石英煎是什么颜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药煎煮时间越长越好?
首先这种说法就不合逻辑。你想啊,如果真是时间越长越好,那我们就把中药都放在火上没日没夜地煮,水少了添水,反正越长越好嘛。显然不是这样,凡事都要有个度,煎药也不例外。
其实你别看熬中药家家都会熬似的,其实这里头讲究可多了。比如说吧,熬药的容器就有讲究,这个很多人都知道,用砂锅啊。可是为什么用砂锅呢?用铜锅、铁锅行不行?我们知道中药里面成分复杂,有些物质能和金属发生反应,比如有些酸性的药物,像山楂之类的,会腐蚀铜锅铁锅,使金属离子进入药汤,影响药物的作用,甚至引起中毒。很多人不知道铝锅和不锈钢锅也是可以熬药的,因为它们的表面比较惰性,但应用范围略窄,碰到腐蚀性强的药物还是不行。搪瓷容器只要釉子没有破口也是完全能够熬药的,所以不用一定追求那种传统的粗糙的砂锅。再说下药材的顺序吧,一般矿物质的药物,比如磁石、石膏、滑石、龙骨等等要先下,矿物结实嘛,要多煮煮,而挥发性药物要后下,挥发的嘛煮时间长了都跑到空气里了,药性就减弱甚至没有了,比如薄荷、冰片这些挥发性药物。唉,你看显然不是煮的时间越长越好嘛,起码挥发性的就应该煮得短。还有些珍贵的药材,比如阿胶,本来也是能溶于热水的,用开水泡化了,等药熬好了直接加入滤过的药汤就好了。如果你跟药材一起熬,很多阿胶就吸附在药渣上了,多亏啊。
如果有特殊的要求,一般抓药的时候医生或者药店都会嘱咐你怎么做。但如果那个医生跟你说中药煮的时间越长越好,你就再也别找他了,准是骗子。
不过说一千道一万,最保险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,就是不看中医不吃中药,中药该怎么熬根本不用操心。
中药的煎煮时间隶属于中药煎法的内容,也是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,此时医生必须不厌其烦的给患者交代清楚,这是临床医生的责任之一。当然,中药汤剂的煎煮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,而是因药因方而不同。若煎煮方法不当,会影响到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,进而影响临床疗效,岂不浪费?更误病情。
其实,中药汤剂的煎法,老百姓也略知一二,但并不全面,现笔者介绍一下一般中药煎煮的注意事项。
1.煎药器具和用水:最好选用沙锅和陶瓷,不绣钢的也可以,因不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,由此可见不能用铝锅,铁锅,铜锅。而用水洁清的可以饮用的水即可,至于用水量,药入沙锅水量高出1~3cm左右,用筷子压住,以防漂浮,煎前浸泡30~60分钟,使药物膨胀,基本恢复药物的新鲜状态,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。
2.煎药火候,时间,次数。:一般先武火(大火)后文火(小火)。水溶性差的或滋补类的药,水开后维持30分左右或更长一些,解表药和芳香,化湿,理气,温里药当中的辛香药,水开后维持15~20分钟即可,因久之有效成份会挥发。而煎药次数2~3次,例如,饮片较厚而药味浓者,煎煮3次,饮片薄而药味淡者2次足矣。不管是两次还是3次,都应混在一起,再分三次服用。不过现在因为中药的大面种植,疗效有所下降,一般都煎煮两次,因人因地而已,不可拘泥。
3.煎后及时过滤和绞渣取汁。煎好马上过滤,因温度降低,中药有效成分沉淀或吸附在药渣里面,汤液不易滤出(如车前子),影响疗效。此外剩下的药渣里面的汤液,应倒去干净的沙布中挤压出来,据试验证明,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的量占一剂药量的三分之一,不可小觑,这样可以避免汤药不必要的损失。
至于中药煎煮的特殊方法,如先煎,后下,包煎,另煎,冲服,烊化等等,遵循医嘱,在此不再赘述!
一、中药如何煎制
现在大多数中医医院都具备中药代煎的条件,但有些患者还是习惯开了药后自己回去煎药,中药的煎煮与服用得当,往往可以事半功倍。那么,如何正确煎制中药呢?
01熬制中药的准备工作
浸泡与煎煮中药的水,常用自来水(沉淀一小时为宜),纯净水,清洁井水等;浸泡30分钟左右,然后煎煮;煎煮加水没药50px左右为宜,煎前一次加足,过程中一般不宜添加,适当加盖,以免挥发。煎药时间根据药性而定,武火煎煮水开1~3分钟,改为文火慢慢煎煮;煎药时搅拌药料2~3次,每剂常煎2次,一般头煎30分钟,二煎20分钟;每次煎煮量以儿童50~100毫升,成人100~150毫升,必要时浓缩给药。
02煎制中药的器皿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紫石英煎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紫石英煎是什么颜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