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黄芩中药的功效是什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黄芩中药的功效是什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草药黄芩有什么功效?
黄芩,处方曾用名有子芩、条芩、枯芩、酒芩、黄芩炭。
其味苦,性寒。归肺、胃、胆、大肠、小肠经。
功能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凉血,安胎。
临床应用于湿温,暑温,痞满呕吐,泻痢,黄疸:本品苦以燥湿,寒能清热,能清肺、胃、胆、大、小肠诸经之湿热,尤以中上二焦为主。用治湿温、暑温、湿热郁阻,气机不畅所致胸闷、脘痞、发热、苔腻,常与滑石、蔻仁、通草或茵陈、木通、连翘等同用,如黄芩滑石汤或甘露消毒丹;用治湿热中阻,痞满呕吐,多与黄连、干姜、半夏等同用,清热燥湿,辛开苦降,如半夏泻心汤;用治湿热下注大肠,泻泄,痢疾者,常与葛根、黄连配伍,如葛根芩连汤;用治肝湿热,黄疸尿赤者,又常与柴胡、茵陈、栀子、黄柏同用。
用治肺热咳嗽,热病烦渴:本品苦寒,主清肺火,善治肺热咳嗽,常与桑白皮、知母、麦冬等同用,如清肺汤;本品能除上焦邪热,还可用治外感热病,烦躁口渴,面赤唇焦,便秘尿赤邪郁中上二焦者,常与薄荷、竹叶、栀子及大黄、芒硝等同用,以泻火通便,上清下泄,如凉膈散。若三焦热盛,大热烦扰,口燥咽干,错语不眠,又当与黄连、黄柏、栀子同用,以泻火解毒,如黄连解毒汤,均取本品清除上焦实火的功效;本品兼入少阳胆经,与柴胡同用,外散其邪,内清其热,用治寒热往来证,共凑和解少阳之功,如小柴胡汤。
用治痈肿疮毒,血热吐衄:本品苦寒,有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的功效。用治火毒疮疡,咽喉肿痛,多与银花、连翘、牛蒡子及玄参、板兰根等同用;用治火毒炽盛,迫血妄行,引起的吐血衄血、便血、崩漏等症,又常与生地、白茅根、侧柏叶及当归、槐角、地榆、阿胶等同用。
还治胎热不安:本品有清热安胎之效,用治怀胎藴热,胎动不安之证,常与白术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等同用,如当归散。黄芩白术为安胎良药,相须为用,热退则血不妄行,健脾则胎自安。
临床每用8~10克。枯芩(片芩)中空体虚,偏泻肺火,清上焦热;子芩(条芩)体重坚实,偏泻大肠火,清下焦湿热。清上焦热宜酒炒;清肝胆热宜猪胆汁炒;清热凉血宜炒炭用。
脾胃虚寒者不宜应用。
现代研究,黄芩体外抗菌试验,呈广谱抗菌作用,对痢疾杆菌、白喉杆菌、绿脓杆菌、葡萄球菌、链球菌、肺炎双球菌以及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,对流感病毒及皮肤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;动物实验能缓解过敏性气喘,抑制过敏性浮肿及炎症反应,降低血管通透性;动物实验证明有降压、利尿、利胆、解痉、镇静作用。
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?
黄芩的功效和作用:具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、止血、安胎的功效;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解热、抑菌、抗炎、缓解气管收缩、保肝、利胆、降压、抑制血小板聚集、降血脂、抗氧化、抗过敏等作用。
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,能泻上焦肺火,清肠中湿热,为临床常用药物。中医学认为,黄芩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;具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、止血、安胎的功效;可以用于治疗湿温、暑湿,胸闷呕恶,湿热痞满,泻痢,黄疽,肺热咳嗽,高热烦渴,血热吐衄,痈肿疮毒,胎动不安等病症。
现代药理研究显示,黄芩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,还含有萜、β-谷甾醇、苯甲酸、黄芩素、黄芩苷、黄芩酶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,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黄芩某些成分具有解热、抑菌、抗炎、缓解气管收缩、保肝、利胆、降压、抑制血小板聚集、降血脂、抗氧化、抗过敏等作用。
应用注意:黄芩苦寒,脾胃虚寒症见腹痛的患者慎用。
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谷丰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黄芩中药的功效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黄芩中药的功效是什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