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药茵陈药用功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茵陈药用功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白蒿的药用价值有哪些?
关于白蒿,《本经》中对它的记载就是“主五脏邪气,风湿寒痹,补中益气……”,这种药用植物常被误认为是茵陈,它的药用价值有多高呢?
白蒿和艾草有相似之处,叶子过于相似,导致一些人难以区别开来。古人在野外采艾草时就碰到白蒿了,本来要用艾叶来枝美食,后来这个失误让大家发现,白蒿原来味道还不错,前提是要鲜嫩的茎叶,老的白蒿或许味道就没有那么赞了。
虽然和艾草如同“兄弟”般的存在,但两者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。
白蒿的特色就在于叶子上有白毛了,这种白毛比白英上的毛要粗,艾草则是没有的,有些地方的人称之为“蓬蒿”,白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,这就彻底把白蒿和别的相似植物给划分开了。我看到一些人说它是茵陈,我认为不妥,其药用价值上存在区别。
茵陈的来源之一就是茵陈蒿,而茵陈蒿的俗名就是“白蒿”,不能因为相似,就混为一谈,也就是说,叫“茵陈蒿”的植物可以叫“白蒿”,而说到白蒿,那就不一定是茵陈蒿了,就是这个道理。
白蒿也有补中益气的作用,相对来说,利湿和止血更加普遍一些,这也让它和茵陈有了一些交集,都能利湿。
清热利湿的作用,适用于热和湿夹杂在一块的病症,我们常说的热淋就属于这种病症,还包括热痢,黄疸以及风湿痛等等,在《僧深集方》里记载的治疮的作用,我认为是湿疮,利湿可消湿疮。
再说说凉血止血,这就适用于出血症了,外伤出血却很少用它来治,很多时候治外伤都是锤烂外敷来用的,然而白蒿有白色粗毛对伤口不利,容易刺激伤口,所以少用,不过煎汤外洗还是可行的。
小时候记得会掐嫩嫩的白蒿尖做蒸菜吃,我们那里叫它茵陈。
“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。白蒿有清热利湿、凉血止血的功效与作用。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、咽喉肿痛、湿热黄疸等症。”
具有抑菌功效,老家土郎中用它捣碎制皮肤病。
白蒿对痢疾杆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白喉杆菌、牛型及人型结核杆菌、大肠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绿脓杆菌、枯草杆菌、病原性丝状体,以及黄曲霉菌、杂色曲霉菌等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还有利胆退黄的作用。
现代医学分析白蒿含有茵陈色原酮、茵陈黄酮等利胆成分,它们可以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强,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,可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。
保护肝脏有奇效
白蒿煎剂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,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,减轻肝细胞肿胀、气球样变、脂肪变和坏死程度。这得益于它体内的茵陈色原酮、二甲氧基香豆素、茵陈黄酮等要素。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加,富贵病也在逐年攀升,白蒿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降血脂,白蒿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脂的胆固醇浓度和β-脂蛋白的含量,而且还能够明显的降低主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含量,有利于降血脂。
其实中草药还有很多人们还没有发觉或者说是解释不清楚的原理,可却实实在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,很多都是老祖宗留下的经验财宝,原本可以用调理解决的事情,却在身上动针动刀。当然中草药也有很大要提升的空间,让它们既不难吃又能预防和资料人们的痛苦。白蒿就是其中的一味。
棉茵陈有什么功效与作用?
棉茵陈有什么功效与作用?
绵茵陈有清热祛湿、利胆退黄(疏通胆道邪气,消除黄疸)之功效。用于黄疸、尿少、湿温、热湿、湿疮引起的瘙痒等。
绵茵陈又称茵陈,归脾经、胃经、肝经和胆经,是治疗脾胃湿热的常用药物。
临床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治疗中暑,预防感冒,治疗感冒,治疗头痛、乏力、腹痛、呕吐、恶心、腹胀、因感受湿热过多而引起的消化不良。特别是小儿易积食、腹泻,妇女月经过多,皮肤瘙痒等。
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表明,绵茵陈具有抗肝损伤、利胆、抗菌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镇痛等作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瘀血或血虚引起黄疸者慎用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,根据辨证合理使用,切勿擅自用药。
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药茵陈药用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药茵陈药用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