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我国草药有什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我国草药有什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药有多少种?
按历代本草记载多达三仟有余,除去果蔬五谷,家禽全畜类,常用也有四百余种,但最常用者一般在一百种左右。按大辞典载大约五仟有余,也是最全面分科分目最细,例牛,牛骨,肉,血,筋,蹄,肺,肝,心,肾等十余种分法。果谷类亦是如此,故约五仟余种。
中药有多少种是一个伪命题。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,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,用于预防、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(主要是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,依来源有植物药、动物药、矿物药)。所以在熟悉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人眼里,无物非药,只是治疗效果的差别而已。常用的就那百几十种。百病不外乎阴阳,生克制化五行中,万变不离其宗。能够用越少的药就能应付百病,说明这人对药性的把握越精湛。炉火纯青技艺湛,信手拈来皆灵丹。所以医者不纠结药有多少种,而是玩味药性之玄妙!
中药品种繁多,是由于中药长期发展而形成的。中药品种的发展,往往与祖国医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。一般来说,越是古代,发展越缓慢;而越是接近现代,其发展也就越快。在古代经典中,记载的药物较少,如《诗经》、《山海经》所载药名,多为百余种而已。到了汉代,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本草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,则载药已达365种;其后,梁代陶弘景的《本草经集注》收载药物就增加到了730种;唐代《新修本草》发展为844种(或作850种);而后,宋代唐慎微的《证类本草》,增至1744种;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更集16世纪以前本草学之大成,收载药物达1892种(实为1897种);清代赵学敏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,又在《本草纲目》的基础上新增了大量的民间药物,使本草典籍所载药物达到2600余种。药物品种增加最快的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来,在50年代至80年代中,先后进行过三次全国性的中药大普查,基本上摸清了全国(除台湾省外)中草药资源的分布于品种,总计达12807种。
事实上,将中药的品种很难说到一个确数。首先,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药物,所以,狭义上,中医师经过辨证施治给患者服用的药物都可以叫做中药。其次,在我国,中药标准除了《中国药典》以外,还有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,因此,要想集合区分去重之后再筛选中药的种类实在太难。我国现行的2015版《中国药典》中收载中药材一共是625种。
药事网权威解读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抄袭必究。
中药即中医用药,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。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、中药材。
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“本草”。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唐代由政府颁布的《新修本草》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。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,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,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。
著名典籍
《本草纲目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
外文名
Chinese herbology、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
别名:中草药、生药:中文名:中药
数量约2000种。
中草药共有多少种?
中草药来自于自然界,数量众多,不过常用的历代本草书籍有记载的数量每个朝代不同。
- 大概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现存最早本草经典、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《神农本草经》全书记载中药365味;
- 梁代陶弘景著《本草经集注》,在《本经》的基础上新增中药三百多味,共计七百三十味;
- 唐代《新修本草》,又称《唐本草》,由长孙无忌、苏敬等人共同编撰而成,共记载中药850味;
- 宋代唐慎微收集转录大量宋以前名医对本草的论述,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,撰成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,简称《证类本草》,载药1746味,附方3000余首;
- 《本草纲目》,应该是最为大众熟悉的一本本草吧,为明代李时珍收集整理,载药1892种,附方11000余首;
- 清代赵学敏著《本草纲目拾遗》,简称《纲目拾遗》,载药921味,其中新增746味,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最。
- 当代本草著作《中华本草》,收载药物8980味,除了中药,还收集了藏药、蒙药、维药、傣药等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我国草药有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我国草药有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