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药白花是什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药白花是什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长得像灯笼一样的中药,你见过吗?功效知道吗?
这种生物有三种外形相似的果实,有两种可以吃,一种不可吃,果实苦的可以入药,就是主治咽喉肿痛,可以食用的那两种口感也不一样,一种味道很香甜,一种味道有点酸苦的,但是,是微酸苦
长得像灯笼?那是灯笼草,它有着动听的名字:红娘子。在野外、田间、路旁都能见到它的踪影。小的时候,把它摘下来放手心里,拍个噼啪响,它承载着我们孩时的快乐时光。《唐本草》记载:“灯笼草,所在有之。八月采。枝干高三、四尺,有花,红色,状若灯笼,内有子,红色可爱。根、茎、花、叶并入药用”。灯笼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茄科植物灯笼草的全株,别名又称花姑娘、红娘子、地灯笼、红姑娘、苦蘵、酸浆草、铃儿草、爆卜草、灯笼泡、鬼灯笼、水灯笼草、苦灯笼草、荷卜草、打额泡、天泡果、响铃子等,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,于夏秋季有花果时采收,除去泥沙等杂质,鲜用或晒干而得。
灯笼草味苦、酸,性寒,微甘,入肺经。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载有:“酸浆,利湿除热,除热则清肺止咳,利湿故能化痰、治疸”,灯笼草具有清热解毒、行气、止痛消肿、利尿祛湿的功效。清代赵学敏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记载:“天灯笼草,主治虽夥,惟咽喉是其专治,用之功最捷”,现代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“灯笼草治天疱疮,大头风,指疔,牙龈肿痛,湿热黄疸,咽喉红肿疼痛,肺热咳嗽,热淋”。 灯笼草用于感冒、喉痛、牙龈肿痛、腮腺炎、咳嗽、湿热黄疸、痢疾、水肿、热淋、睾丸炎、疝气、大疱疮、疔疮等症。一般常用量9~15克;外用,捣烂外敷或煎水洗。
现代研究发现灯笼草主要含酸浆双古豆碱、古豆碱、托品碱、红古豆碱、灯笼草碱、灯笼草内酯、黄酮甙、酚类、糖类、甾醇、绿原酸、油酸、有机酸、胡萝卜素、亚油酸、亚麻酸、多种氨基酸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钾、锌、镁等成分,具有抗菌、抗癌、兴奋子宫、解热、强心、利尿药理活性。常用于咽喉肿痛、咳嗽、疔疮的治疗,灯笼草性味苦、寒,故脾虚泄泻及痰湿着忌用,孕妇忌服。
灯笼草的常用验方:
1. 治疝气方:灯笼草10克、黄皮根10克、,煎水服。有行气利尿的功效。
2. 急性咽炎:白花蛇舌草、白茅根、崩大碗、灯笼草、野菊花各 9 克 ,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。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的作用,用于咽喉肿痛。
3. 咽喉红肿疼痛:新鲜灯笼草(苦蘵),洗净,切碎,捣烂,取汁,用开水冲服。
说到长得像灯笼的中草药,在农村见得太多了,毕竟灯笼也有不同的形状,比如金樱子,灯笼草和栀子等等,我个人觉得还是灯笼草较形象,民间一有人提到类似灯笼的植物,那八成就是灯笼草了,老邪给您说说这种中药,看看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,见过的人印象都很深刻。
灯笼草就是一种茄科的植物,跟龙葵和颠茄等等,属于同一科属。
灯笼草在南北各地都有分布,在我们广西也是常见,它是大自然中独特的一份子,花萼形同灯笼,这才有了“灯笼草”的名称。
根据我的观察,灯笼草是直立型茎,最高也就差不多一米,和辣椒一样的高度,叶子多数卵圆形,正反两面颜色深度不同,下部分颜色较浅,而叶子边缘有小型锯齿。认识这种植物时,还要看它叶子上的绒毛,初秋之时,便可以通过花的形态来识别它了。
灯笼草花萼外观的“灯笼”,包裹着浆果,就像是灯笼中有小火点一样,我记得小时候常拿来玩耍,在我们当地也有“泡泡草”的别称。
我对灯笼草的功效还算是比较了解,它有清热解毒和利水的功效,属于苦寒之品,在《中华本草》中提到了其作用,在功效的基础上,可以用于感冒,喉痛,咳嗽和疝气痛等等,在我们广西的很多书籍里也有所记载。
入药时,取的是它的全草,可以鲜用或是晒干。我们单位倒是没有用到这味药,或许是地方性较强,没有普及到不同的地方的缘故,很多人其实是不认识它的,你如果需要用药的话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,是药总会有用途,它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草本植物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药白花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药白花是什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